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再製造」是個什麼概念

按照常規思維,只能將損壞嚴重的部件重新修復,勉強而又小心地延長使用年限,或者乾脆淘汰報廢,然後更換新品。顯然,這兩者都不是最優選擇,前者雖然實現了節約,但卻讓人如履薄冰,因為這種修復明顯地降低了安全係數;後者雖然乾脆利落,不留隱患,但沒有做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和能源。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思維和路徑,那就是再製造。專家稱,經過再製造之手,行將報廢的機器特別是石化、發電等大型機械設備有可能延長使用壽命20年—40年!

    「再製造」是個啥?真的有這麼大的作用?

    通俗地說,再製造就是讓舊的機器設備重新煥發生命活力的過程。它以舊的機器設備為毛坯,採用專門的工藝和技術,在原有製造的基礎上進行一次新的製造,而且重新製造出來的產品無論是性能還是質量都不亞於原先的新品。

    科學地說,再製造是一種對廢舊產品實施高技術修復和改造的產業,它針對的是損壞或行將報廢的零部件,在性能失效分析、壽命評估等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再製造工程設計,採用一系列相關的先進製造技術,使再製造產品質量達到或超過新品。

    再製造是一個物理過程,比如,用舊了的發動機,經過一番修復、改造後,最後裝成的仍然是一台發動機,而不是別的什麼。由此看來,再製造不同於廢舊物資回收利用。

    再製造也具有化學過程的特徵。雖然舊的發動機經再製造後仍是發動機,但是它的原材料或構件已經脫胎換骨,而且再製造的產品不是「二手貨」,而是一種全新的產品,所以再製造也不等於一般的原材料循環利用。

  再製造的本質是修復,但它不是簡單的維修。再製造的內核是採用製造業的模式搞維修,是一種高科技含量的修復術,而且是一種產業化的修復,因而再製造是維修發展的高級階段,是對傳統維修概念的一種提升和改寫。

  「全壽命週期」這個概念就是由再製造生發的。通常我們說產品壽命週期,指的就是產品的製造、使用和報廢處理三個階段,再製造產業誕生後,產品的壽命週期就不僅要考慮上述三個階段,而且在產品設計時就充分考慮產品維護以及採用包括再製造在內的先進技術對報廢產品進行修復和再造,從而產品性能和價值得以延續。換言之,在全壽命週期概念中,應該報廢的產品其壽命並未終結,經過再製造之手,它可以再度使用,因而產品的全壽命週期鏈條就拉長為產品的製造、使用、報廢、再製造、再使用、再報廢。

  再製造不但能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提高產品技術性能和附加值,還可以為產品的設計、改造和維修提供信息,最終以最低的成本、最少的能源資源消耗完成產品的全壽命週期。國內外的實踐表明,再製造產品的性能和質量均能達到甚至超過原品,而成本卻只有新品的1/4甚至1/3,節能達到60%以上,節材70%以上。業內人士認為,最大限度地挖掘製造業產品的潛在價值,讓能源資源接近「零浪費」,這就是發展再製造產業的最大意義所在。

  顯然,再製造是有產業門檻的。

  首先,必須考量再製造產品的經濟性。

  如果產品價值或所耗費的資源十分低廉,就失去了再製造的價值。其次,需要考量再製造產品的可行性。這裡有兩個門檻,一個是技術門檻,再製造不是簡單的翻舊換新,而是一種專門的技術和工藝,而且技術含量較高;另一個是產業化門檻,即再製造的對象必須是可以標準化或具有互換性的產品,而且技術或市場具有足夠的支撐,使得其能夠實現規模化和產業化生產。第三,還需考量再製造對象的條件,比如,它必須是耐用產品且功能失效,必須是剩餘附加值較高的且獲得失效功能的費用低於產品的殘餘增值等等。

  在資源和能源相對緊缺的今天,再製造顯然優勢凸顯。雖然目前我國再製造更多地局限在發動機領域,仍有人樂觀地估計,我國再製造的產業空間高達1000億元。且不論這種推算科學與否,但這樣的結論毋庸置疑:再製造是一個大有可為的產業。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