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循環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理想模式

循環經濟的評價原則

  循環經濟遵循「減量化」原則(Reduce),以資源投入最小化為目標。針對產業鏈的輸入端——資源,通過產品清潔生產而非末端技術治理,最大限度地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耗竭性開採與利用,以替代性的可再生資源為經濟活動的投入主體,以期盡可能地減少進入生產、消費過程的物質流和能源流,對廢棄物的產生排放實行總量控制。

  循環經濟遵循「資源化」原則(Reuse),以廢物利用最大化為目標。針對產業鏈的中間環節,對消費群體(消費者)採取過程延續方法最大可能地增加產品使用方式和次數,有效延長產品和服務的時間強度;對製造商(生產者)採取產業群體間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協作,使產品——廢棄物的轉化週期加大,以經濟系統物質能量流的高效運轉,實現資源產品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循環經濟遵循「無害化」原則(Recy-cle),以污染排放最小化為目標。通過對廢棄物的多次回收再造,實現廢物多級資源化和資源的閉合式良性循環,實現污染物的最少排放。

  構建循環經濟體系的三大要點

  構建循環經濟的國家體系,必須強調三大要點,並由此演繹出政策上、規劃上、資金上、技術上的多元支撐,以便獲取推行循環經濟的全面成果。

  循環經濟的制度保障:循環經濟雖然從經濟增長方式入手,但是其影響是社會的、文化的整體,因此制度保障是其第一位的選擇。所謂推行循環經濟的制度保障,主要體現在有完整的法律法規,以及這些法律法規在經濟社會層面上對行為規範的具體要求,如稅收制度、市場准入制度、政策扶持制度等。從而使得企業在構建循環經濟時,受到鼓勵和保護。

  循環經濟的產業形態:要實施成功的循環經濟模式,從國家到企業均有把產業結構調適到符合實施循環經濟的必要形態,這個適宜的形態就是「集群經濟」。將分散的、無序的企業,組合成產業鏈並形成集中、分工明確和銜接有序的區域生產模式,因此必須有科學性的頂層設計。

  循環經濟的技術支撐:循環經濟的完善,取決於技術實現的程度和水平。每個循環圈的閉合聯接,均有相應的技術手段、實施方法、工藝鏈接、技術經濟比較等,如果缺失相應的技術組合、技術發明和技術進步,實施循環經濟也將是不可能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