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我國廢舊電腦問題日益嚴重 相關法律空白

綠色「革命」之火何以燎原  

  「筆記本用久了打算處理掉,但不知道可以『扔』到哪裡」,市民黃先生日前向記者道出這樣的苦惱。如果打算更換新電腦,會怎樣處理哪些廢舊的電腦呢?如今,不少用戶的答案是拿去賣場「以舊換新」,或者是賣給廢舊物品回收商。

  實際上,從2006年開始,戴爾就在國內推出電腦收回服務,聯想、惠普等全球pc巨頭亦緊隨其後。然而,經過近三年的發展,以企業為主導的電腦收回計劃卻發展緩慢,知道並真正將廢舊電腦拿到廠商回收服務點的國內消費者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各大pc廠商儘管呼籲環保節能,但主要的著力點還是在產品上,而電腦回收這部分卻談得不多。

  我國廢舊電腦問題日益嚴重

  根據數據顯示,中國每年電腦的淘汰量達2000萬台以上。由於電腦產品更新換代相當快,一台電腦平均的壽命約為1~2年左右,未來的10年間,電腦的增量將在25%~30%左右,因此,在未來,國內有待處理的廢舊電腦的數量將會越來越多。

  環保團體表示,從環境的危害看,廢舊電腦的組成中,只有顯示器和線路板,回收處置需要較高的工藝,回收不當將造成環境污染。但由於銅、鋁、鋼鐵、塑料等占計算機的90%。這些材料的回收,如果是以手工方式拆解和分揀,不涉及化學過程,不僅對環境不造成污染,而且資源回收率較高。

  從2005年開始,業界人士、媒體、環保團體等都表示,合理地處理廢舊電腦不僅有利於環境保護並且能帶來一個新興的產品機會;並且相繼呼籲,希望國家盡快出台對廢舊電腦等電子產品的處理辦法和管理規定,然而,經過幾年時間,相關法規和管理辦法制定與出台的進程仍相當緩慢。

  相關法律空白 電腦收回難推

  據瞭解,在去年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出台前,國內廢舊電腦收回主要是由pc廠商來負責。2006年,戴爾首先在國內推出電腦收回服務,隨後,聯想、惠普等pc巨頭相繼推出類似的回收業務。不過,目前收效一般,回收率遠未達到廠商當初宣稱的數字。

  「一方面是國內用戶對這方面缺乏認知,另一方面是pc企業對成本龐大的問題下『說的比做的多』,最為關鍵的是,我國在廢舊電腦回收方面還未有相關的法律與規定出台」,業內人士張先生道出了當中緣由。

  然而,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如今不少消費者都知道廢舊電子產品對環境的威脅,但怎樣才是合理的處理方面,大部分人都表示不清楚。

  記者致電戴爾全國銷售客服熱線,嘗試詢問是否有免費上門回收一台旗下品牌舊款的筆記本的服務,得到的答覆竟是「不太清楚」。在惠普的官方網站上,記者點擊了「環保與回收」,竟然鏈接到了惠普全球網站中的電子產品收回頁面,還是全英文介紹。之後,經過一番努力,才找到國內電腦回收計劃的內容頁面。

  根據戴爾最新的數據顯示,戴爾在全球的廢舊電子設備回收總量超過2.75億磅。但是在中國,從2006年到目前為止,才總共回收了超過133000公斤的廢舊產品。假如按照一台電腦5公斤計算,近三年內,回收的廢舊電腦是26600台,遠遠低於其在國內一年的pc出貨量。

  當記者對pc廠商提出「電腦回收服務在消費者當中宣傳是否較少」的疑問,他們都是籠統地回答,「該服務一直都在進行,在國內消費者中普及還需要一段時間」。

  此外,對廢舊電腦產品如何處理,在什麼地方處理等的問題上,各大廠商一直都未給予正面的回答。

  有IT分析人士指出,部分pc廠商在國內推行電腦收回計劃「作秀」的成分大於實際的「服務」,「企業整天強調自己如何具有社會責任感,跟政府部門介紹自己在國內的電腦回收計劃,實質上,消費者受惠多少,合理處理廢舊電腦多少等,從來都沒給過外界一個明確的答覆」。

  事實上,這與我國相關法律未完善不無關係,據瞭解,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已制定了與電子垃圾相關的法律和法規。法規主要強調生產廠家的責任,要求生產廠家承擔電子廢棄物的回收利用責任。

  近年,歐盟提出「延伸生產責任」制度,確定了未來電子廢棄物的個人回收目標和廠商再生利用目標,公佈幾種法律上禁用的材料。該制度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在解決電子廢棄物問題的借鑒。

  使用再生材質筆記本產品登場

  據悉,日前,索尼推出的「綠色電腦」概念下的全新「環保W系列」,該系列上網本的機身約有20%的材料由廢棄收回的DVD/CD光盤中回收的塑料材質再生而成,部分包裝則使用來自舊塑料瓶處理後製成的再生紙材料來實現節能減排。

  戴爾Mini 10和Mini 10v這兩款新產品採用了竹包裝。竹材料可高度再生並能被生物降解,是替代紙漿、泡沫和皺紋紙的極佳包裝材料。預期在今後四年內減少約900萬公斤的包裝材料。

  然而,使用綠色環保的pc產品,是有利於在電腦回收過程中的處理,但讓消費者主動把廢舊電腦「賣」給pc廠商才是整個回收再造過程的起點,假如消費者毫不知情或消極對待,回收再造無從談起,希望相關部門、pc廠商能把在國內廢舊電腦收回計劃做到實處,而不是一場「環保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