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父母到國外工作,被一個人留在國內到高中畢業的相澤祐一,因轉學而再度來到這個七年不見的北方小鎮。迎接他的是小時候的玩伴,也是表妹的水名雪。
從搬進母女家庭的水家開始,命運的絲線漸漸編織出一片雪白色的故事。七年前失去的,重要的記憶、曾經在這個街道上認識的人、被遺忘的約定,雖然是在寒冷的冬天中,還是開始慢慢地解凍。與七年後的現實所交錯的記憶,隨著時間緩緩浮現在腦海……
京都的新版本,並不能稱做KANON2,KANON只有一部。是KEY社的作品。以前是遊戲,曾經感動無數玩者的神作。
那麼,為什麼叫做「KANON」呢?
Kanon(Canon) in D Major by Pachelbel(帕卡貝爾)
卡農原意為「規則」。指的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寫作技法。其特點是各個聲部有規則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後面的聲部按一定的時間距離依次模仿前一聲部的旋律。用卡農手法寫成的樂曲就叫作「卡農曲」,輪唱曲就是卡農曲的一種。卡農出現於十三、十四世紀。後人常採用古代曲調作為卡農主題。如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十九世紀的交響曲、奏鳴曲也常用卡農手法,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帕赫爾貝爾是巴赫之前偉大的管風琴家之一,也是中德學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眾讚歌前奏曲把北德宗教性較強的旋律移植到南德較為抒情的音樂氣氛中去,自成一體。帕赫爾貝爾最有名的作品是約作於1680-1690年的《D大調卡農》,最初完成時是一首《D大調卡農和吉格舞曲》(Canon and Gigue in D),以三部提琴配通奏低音樂器寫成,但只有《卡農》廣為流傳,此曲注重對位、編排,如同自然、數學公式般以演繹的方式,紡織永無止境的理性之路,給人以寧靜、平和和鼓舞,被稱為「人類理性在音樂上的代表作」。
這讓我想起了14集中佐佑理對U1所說的話(按照澄空學園譯版):「知道這首曲子的名字嗎,……這曲子叫做卡農,帕海貝爾的卡農,……不斷重複著同樣的旋律,和弦的漸漸豐富,形成美麗的呼應。……如同這首曲子一樣,過著乍看是不斷重複的相同日子,但如果能逐漸有所改變的話,就好了呢。」
所以以kanon為題,從故事情節安排上講,似乎預示了故事在最初的平淡和有序的行進中,情節的不斷疊加,不斷地重複著美麗的篇章,基本的內容才如和弦一般的漸漸豐富,幾位主人公清晰的線路卻在最終形成美麗感人的呼應。彷彿整個故事的安排就是一首卡農之曲。只是音符變成了人物,可是演繹的最終都是動人的篇章。
(另外也有很多細小的證明kanon必將和音樂有關,如每一集的題目都是「****之曲」;KANON不用說就是KANON in D;AIR也可寫作ARIA(詠歎調),代表是巴赫的AIR in G;而CLANNAD據考證是一愛爾蘭家族樂隊的名字。關於KEY...英文字典上都有解釋啦:鍵,(鋼琴等)樂鍵;調,主調,調子。」同樣是很有力的證明)
從主題上講,kanon雖然蘊涵有這麼許多神一般的故事,但是總體感覺平穩,大氣,而不是胡編亂造的神話。恕我直言,除去現實給人思想上的羈絆,我感覺不出這個故事有「虛構之假」的成分。音樂是虛構的,但是音樂是假的嗎?當然不是。kanon也一樣,它是虛構的,但是它是真實的。這個大概就是「神作」的不同之處吧。整個故事宣揚的主題,我覺得,其實是一種理性。或者說是一種真實的人性。kanon引導人們去思考,去全身心地感受和理解他人,去全身心地愛。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主題,悲傷的情節(或許吧)才仍然給人以鼓舞;也正是因為在悲傷之美中仍然給人以鼓舞,這才反映了整個故事宣揚的「理性」,而「理性」正是卡農之曲所編製出的道路,從主題上也吻合了kanon的美麗如詩化的題名。
其實,kanon所反映的真實的人性關愛和感動才是真正觸動我內心深處的東西呢。
以上是個人關於kanon題目釋意的一點看法,呵呵,可能很不成熟呢,但是大家分享吧!
【故事簡介】:
由於父母到國外工作,被一個人留在國內到高中畢業的相澤祐一,因轉學而再度來到這個七年不見的北方小鎮。迎接他的是小時候的玩伴,也是表妹的水名雪。
從搬進母女家庭的水家開始,命運的絲線漸漸編織出一片雪白色的故事。
七年前失去的,重要的記憶、曾經在這個街道上認識的人、被遺忘的約定,雖然是在寒冷的冬天中,還是開始慢慢地解凍。
與七年後的現實所交錯的記憶,隨著時間緩緩浮現在腦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