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秋收記憶

 又是一年秋收時,已經好久沒到地裏幹活了,原本想休息的時候,到在農村的朋友家裏幫著收收玉米,可去了之後才知道他們早已經幹完了。現在地也少了,再者都是機械化作業,秋收已經不像以前一樣,感覺漫長而辛勞了。
  
  記憶裏的秋收是漫長的,都說三麥不如一秋長,三秋不如一麥忙,麥收時節是個搶字,幾天之內,地裏的小麥便收割殆盡,而秋收則不然,天氣晴好的時候,可以幾天干完,如若陰雨連綿,則要持續很長時間。只要到村裏統一耕地的時候,把地裏的莊稼收割完就可以了,所以各家都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收割,不用那麼著急,秋收的時候農村的學校也要放假的,通常也是兩個星期。
  
  小時候家裏的地很多,也不像現在這樣都種玉米,那時的地都被整成一壟一壟的,壟於壟相隔一米左右,那時地裏都種黃豆,田壟之上種兩三行玉米。那時一般先收豆子,看看豆顆發黃了,這就準備收割了,當然這些大人的事,那時鐮刀早就磨好了,明晃晃的很是鋒利。有時以後偷偷的學者大人的樣子幹點,其實挺簡單,把豆秧拿起來,鐮刀貼地收割就可以了,割下後堆在在身後,家裏的地很長,總也個不到頭,其實幹不了多長時間,就自己玩去了。那時地裏的螞蚱多了,早上的時候特別容易逮到,逮住後用一根草芯穿起來,一個連一個,不一會就成一串了。那時最難逮的是一種叫蹬倒山的螞蚱,個特大,飛的特遠。那時不知道這些東西能吃,逮到後就為了和別的夥伴比比誰多。還有豆蟲那時豆葉上有的是,感覺很?人,現在已經成了美味佳餚了。
  
  收玉米這活,我常幹,雖然有些不太情願,但家裏勞動力少,我只有去充數了,那時分工的,每人幾行很明確,我只求速度不求什麼品質啊,大的掰完了,小的不管了,這樣速度快點,害的母親老說我,還要幫我返工。不是我不想幹好,玉米葉搞的渾身刺撓,太不舒服了,沒辦法只有這樣啊。那時玉米很少,掰玩後裝袋子,運回家攤開晾起來。豆子要運到場裏,還是麥收時候的場,只不過又滾了滾。豆子運回後先曬上好幾天。直到大人感覺很幹了,可以了,這才找個好的天氣打豆子,用一個石頭碾子,再我們那裏叫(碌碡),家裏沒有毛驢,用人拉來回在鋪好的豆子上逛圈。很累人,豆子打完後,把剩下的豆秸豆葉都運回家,那是最好的喂羊飼料和燒火材料,可不能浪費。
  
  這些忙完後,該去割至今還站立在地裏那些已經乾枯的玉米秸稈,用鐮刀從秸稈的下邊斜著隔斷,用一根比較柔細的秸稈,打成捆運回家裏,或門口附近的空地裏,用來冬天燒火用,不像今天還要禁燒,剩下的則用撅頭,把他們連根刨起,我負責把根上的泥土磕掉,很簡單就是左右手各拿一兩根用力碰撞,待根上的泥土磕掉之後,便堆放整齊,大人運回家後,放在柴房的牆角。晚上的時間,大都是剝玉米,把外部玉米皮剝掉,留下裏面幾跟纖細的把玉米系起來,掛在屋簷下或樹上,等冬閒的時候再拿下來用手進行脫粒。那時感覺很溫馨,一家人在一起,在昏暗的油燈下有說有笑,活不算太累,還能聽大人講故事,真好。
  
  莊稼地裏的農作物收完之後,就是向地裏運肥料,那時都是農家肥,雞糞豬糞之類,待一切做好之後,就等著村裏統一耕地了,村長忙著聯繫公社的東方紅鏈軌車,會計則忙著準備飯菜,待車一到便不分晝夜的耕地,村裏人少,比起一些大的村裏來,快的多,兩天兩夜基本能耕完,餘下的工作,我們很少參與了,那時就開學了。那時秋天要忙的事很多,地瓜也需要收,不過那時很少,一中午就幹完了,午飯就是煮地瓜,紅色的地瓜,澱粉太多,不如黃地瓜甘甜,但黃地瓜沒有幾顆,產量太低,個頭太小,不容易做成地瓜幹。那時地瓜幹可以到供銷社換酒也可以賣錢。
  
  秋收的日子不光有辛勞,還有許多快樂的事情,想起來最快樂的就是挖田鼠洞了,在耕地之前,便約上幾個夥伴,到空曠的田野裏找尋鼠洞的痕跡,發現一堆顆粒狀的土堆,不遠處肯定有老鼠的洞穴,一個胳膊粗細的洞,找到之後便順著洞穴的走向開始挖掘,老鼠一般洞穴都有很多通道,有臥室,有糧倉,每每都有收穫,發現田鼠統統消滅,被它們投來的糧食統統收繳,回去晾乾後喂豬,都是些大豆玉米之類的作物,有時運氣好,一天要收穫一籃子糧食。當然秋天的曠野中也有許多美味,有一種如豆粒大小紫色的果實,很甜,還有一種向燈籠一樣的野果,也很好吃,當然能偷點地瓜在沒人的地方烤著吃,那絕對是珍饈美味啊。
  
  現在想起來,都是30年前的事了,可總覺得一切都是美好,那濕潤的剛剛被耕過的土地,散發出來的那種氣息,每每想起還能感受到那份清香。那份辛勞,那份快樂,已經溶進了我的血脈之中,就在這秋收的季節,常常想起,常常感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