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充分利用陽光

陽光充沛是乾旱、半乾旱地區自然資源的最大優勢。聰明的以色列人將太陽視為富國強民的寶庫。他們說:「我們沒有石油,只有太陽、死海與腦袋。」以色列人突破傳統思維的束縛,不再沿襲傳統農耕方式,揚長避短,建立起自己獨特的、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與有效控制水分消耗為特徵的沙漠農業。他們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我國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太陽能輻射總量都在140千卡/平方厘米×年以上,有的高達170千卡/平方厘米×年。雲層稀少,晴天多,全年的日照時數在2800—3300之間(日照率70%左右)。寶貴的陽光,是西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在西部大開發中,充分利用陽光資源,發展西部農業、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創建新的農業文明,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使命。

  農業生產的實質是利用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製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類、色素等生命活動營養素的過程。現代農業,就是要運用現代的技術,包括生物技術與與農業產業化過程有關的一切高新技術。

  錢學森院士首次提出的沙產業理論就是用高新技術在乾旱半乾旱區進行農業開發。沙產業的目標是充分利用沙漠戈壁地區自然要素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

  沙產業的手段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由於太陽能存在著單位面積上強度不高、能量輻射不恆定等特點,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是最理想的手段。但迄今為止,人們還沒有能夠製造出這樣一種物質或物質體系,能夠使光化學過程有足夠高效的能量貯存。

  為便於生產者把握技術要義,沙產業技術路線的通俗表述為:多采光,少用水,新技術,高效益。天賜的陽光是地球表層生態系統的能源,光合作用是這個巨系統能源的「入口」,把萬象之源的能量最大限度地采收下來,就是沙產業的要義。合理利用天然降水與降水變成的徑流以及滲入地層的地下水,是在沙漠地區求發展的關鍵技術。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包涵了當代科學與技術的進步,這些知識的投入,能擺脫傳統農業對生產力的束縛。沙產業是知識密集型的大農業。沒有高新技術的應用,沙產業就失去了生命力。高效益是一個綜合的也是最終的評價沙產業的經濟指標。這是創建沙產業的出發點也是最後的歸宿。

  目前推進沙產業的措施辦法,是用新的材料構築一個能起隔離作用的膜或殼。這種薄膜或介殼,有很好的陽光通透性能,但不利於水、熱的逃逸散失。種植地的地膜覆蓋與設施保護地的塑料大棚,都是這種膜殼作用的形態,正是由於這種措施改變了水熱交換的原始狀態,起到了多采光、少用水的效果。

  進行光合作用的主體植物種或品種優選,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今後理想的太陽能轉化物可能是一些微小的適合用工業化連續生產的藻類。這些藻類不是種植在田間,而是養殖在循環流動的管道之中。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吃飯問題,是人類的一個永恆的主題。創建新的農業文明,我們還要多做些實在的工作。
返回列表